2013年6月25日 星期二

成見治國的台灣政府

從最近馬政府的一系列荒腔走板的政策,可以看到台灣政府一直以來施政上的問題。這些問題導致台灣政府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也找不到確實有用的政策來活絡台灣的經濟。


抱持成見的施政方針



從台灣政府的施政,就可以知道這個政府在定下施政方針後,事實上甚少更改。有的時候雖然法令規定要依法召開公聽會,但公聽會其實是說明會、告知會,無論有多少反對和質疑的聲音,最終還是會依官員的預設立場定案(註1)。



當年陳水扁政府打算停建核四時,請來的一票背書的專家學者幾乎都是反核的學者(註2、3)。而今馬英九政府打算要續建核四時,所有宣傳的文宣、所有的政策相關報告,則幾乎都是擁核的學者提出來的(註4)。馬英九之前展開的能源之旅,也很明顯根本不是在傾聽民意,而是在宣傳政策(註5)。核能問題是正反兩方都有道理的問題,面對這個問題,政府應該召集雙方立場的專家學者共同研究,提出的報告也應該兩方意見並陳。但政府官員似乎總是先拿定主意、抱定想法,再來決定召集哪些學者專家,最後寫出荒腔走板、主觀而不客觀的調查報告。


這些調查報告往往過度樂觀,對於風險及相關的問題點則常常忽略。由於忽略了許多可能發生的風險,因此配套措施往往也不全面,造成許多的問題。在這次的兩岸經貿談判中就可看到,政府對於這些產業的開放過於樂觀,對於即將發生的風險略過不提。就業評估報告也荒腔走板(註6),面對質疑的聲浪,主事者竟然還大言不慚的說「他們應該會很高興」(註7),這就是抱持成見的結果。


推動政策時,政府帶著成見推動,「戴著鋼盔向前衝」(註8),甚至還塑造出一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悲壯氣氛。事實上這反映了執政者的父母官心態。在這種心態下,執政者把人民視為需要照顧的小孩,認為人民的意見不夠成熟,對他們的意見不理不睬,逕自以「為他們著想」的方式強制推動政策。如果人民帶有異議,政府的溝通方針並不是確切想了解異議的想法及背後的緣由,而只是單純的只是想要「解釋」給人民知道。這種溝通態度很明顯的是認為「你不知道,所以我來解釋讓你知道」(註9)。


長官抱有定見,那麼底下的專業幕僚應該敬業的提供各種方案及專業評估供長官參考吧?但事實上,華人社會有所謂「官大學問大」的階級意識,許多長官聽不進去那些和自己意見相左的看法,本身也不動腦,不思考其中的風險。另外一方面,底下的人為了避免因為提出不同的意見忤逆長官,丟了烏紗帽,也往往報喜不報憂,報告朝長官要求的方向撰寫,甚至過濾資訊,塑造一派和諧的溫馨氣氛。


由於已經抱有定見,因此官員對於那些反對的意見便難以放下身段去理解,反而會認為這些溝通、理解不必要,因此乾脆儘快立法、儘快簽訂協議,以免「夜長夢多」(註10)。台灣和歐美一樣是實施代議制(註11)的政治制度,但代議制是這些專業人士真的可以去看清楚政策執行的方向和後續效應,並且持續和人民溝通。但台灣的狀況下,政客以成見制定政策,面對反對意見則斥為無稽,聽不進去。這種治國態度將會把台灣帶入毀滅。


成見的由來



這些政府官員抱持的成見從何而來?許多成見其實來自於財團。台灣政府在財團的影響之下,在經濟政策上,景氣較好時往往過度相信自由市場的效益,景氣較差時則插手干涉市場,注資給體質不良的公司防止倒閉(註12)。在財團的遊說下,這些官員也過度相信中國市場會對台灣「善意」的開放。過去台灣WTO的開放曾對台灣許多農民造成衝擊(註13),也可預估對中國市場的開放會造成更多衝擊。尤其中國商人往往習於惡性競爭,而台灣政府卻對這些惡意競爭行為甚少限制;中國的財團則幾乎被中國政府所控制,引入這些財團的政治風險也沒有人評估。可以預見,對中國市場的開放將會讓台灣許多財團賺進大把的鈔票,但對台灣廣大的中小企業則是噩夢,甚至會帶來中國政府方面的影響力,以商業力量影響台灣的政治。挾著大筆資金進入台灣市場的中國商人將會造成更廣、更深的衝擊。


台灣的財團和許多中國財團一樣,事實上短視近利的狀況非常嚴重。為了服務台灣財團,許多台灣的政策也變得非常短視近利。其中以苗栗縣政府及台東縣政府最為嚴重。苗栗的大埔事件(註14)、苑裡風車事件(註15),以及台東美麗灣事件(註16)、甚至近期的蘭嶼水泥預拌廠事件(註17),都證明這兩個縣政府根本只服務財團,不考慮民眾、環境,甚至永續的發展經營。美麗灣的環評多次未過關,台東縣政府的對策居然是繼續重做,而非停建;而苗栗縣政府為了阻止抗議民眾,居然授權警察隨意以強制罪移送抗議民眾(註18、19)。


近年來,中國的經濟成長十分強勁,許多台灣老闆也認為政府應該盡速和中國方面簽訂各種協議,才能賺取中國的金錢。但以旅行業為例,中國旅行業運作方式根本和世界上其他旅行業不一樣。欠費、惡意殺價等行為比比皆是,許多台灣旅行社因欠費倒閉之後再被中資收購,導致台灣旅行業根本沒賺到多少中國人的錢,反而因為中國團而過的比以往更辛苦(註20)。


這些財團往往有更多機會接觸到政客,也因此可透過各種管道影響施政。而這些政客、政府官員在被財團說服、有了成見之後,並沒有多加思考其中的利弊,就以成見來推動政策。底下的公務人員因為習慣服從,因此對於長官的想法不多質疑,反而擔心和長官的思維不一樣會忤逆長官,因此報喜不報憂。這種官大學問大的思維,在強化了長官的權威性的同時,也使成見進一步的強化而看不到其中的風險。這些來自財團的成見,諸如「房市是經濟的火車頭」(註21)、「減稅救經濟」(註22)等等,最後只圖利財團。由於政府對於衝擊的評估付之闕如,甚少推動有效的配套措施,因此往往對底層的民眾或中小企業造成過大的衝擊,加大貧富差距,又更進一步的使台灣的經濟難以成長(註23)。


政府用成見治國,為何還能繼續當選?



政府用成見治國,為何還能繼續當選?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除了報紙、媒體或網路的言論,台灣人民對於政府荒腔走板的政策沒有反制之道。有錢有勢者可以私下接觸相關官員,但沒錢沒勢者只能抗議、甚至臥軌來博取社會關注。雖有罷免權,但罷免門檻過高,導致罷免權有名無實,根本無法對錯誤的政策或當選人進行反制(註24)。換句話說,只要一旦當選,未來4年幾乎就隨當選人亂搞了。


而台灣的政客一樣缺乏民主意識。在一個民主國家,被選上的領導者不只代表了那些投票給他們的選民,同時也代表了少數(或經常是多數)沒有投票給他的選民。面對這些沒有投票給他的選民,領導者也應該恭敬地聽取這些選民的意見。領導者的工作是以國家利益的立場考慮問題並做出行動,而不能僅代表他的支持者的利益(註25)。而今,台灣的馬英九政府很明顯地只代表那些支持他的財團、甚至中國政府的利益。


再來,台灣人民對於監督政府事實上沒有太多意識。許多人依然抱持著古老的觀念,也就是「政府會替我們打點好一切」,因此只要選舉完畢,許多人就不關心、不過問政客到底做了什麼,或後續會發生怎樣的效益。在選舉時,政客只要提出他們曾經實施過的政策,簡略的報喜不報憂,許多人就會開心的投票給這些政客。看看台灣的選舉場所,裏面那些歡呼的選民,到底有幾個真動過腦袋去思考台上的政客上台以後會幹什麼好事?結果選出的政客施政荒腔走板之後,這些選民卻覺得千錯萬錯都是政客的錯,都是別人的錯,卻沒有人肯好好思考、反省:究竟自己做錯了什麼?自己未來可以多做些什麼來改變、扭轉這一切?


換句話說,來自階級意識的服從,以及不加思考帶來的成見(註26),除了影響政客對政策的評估、實施以外,也影響著選民的投票心理。政客只要在台上吹噓、造神,底下理盲濫情、不曾反省過自己的選民就源源不絕的投票給他們。台灣糟糕的選舉文化,以及不懂反省的選民正是這些政客及錯誤政策的推手。


要改變這些,我們需要揭露更多政府的資訊,我們也需要整理每個政客做過什麼事情、每個政策、事件到底造成多大的影響,以避免選民的健忘。另外一方面,也要時時注意政府的政策,以及相關的影響,而非隨著媒體吸引眼球的無腦報導起舞。面對不同的意見,若有道理,我們也應該多聽聽,多理解,以避免自己落入成見的窠臼。


希望台灣人在多次被政客惡搞以後,可以理解民主的真諦不在於選票,而在監督、反省,以及每個人負起自己當負的責任(註27)。也希望台灣人能盡早理解,在一切還沒有太遲之前。



0 意見: